苏-27战斗机,应该是苏俄最后一次对中国大规模的航空技术输入,借由苏-27我国不仅仿制并服役了规模巨大的歼-11系列战机个人炒股配资,还吸收其技术研发出了歼-16战机。
解放军的歼-11战机
01苏-27仿制争端
不过中国在仿制苏-27的过程中并不顺利,因为技术产权的问题,中俄一度因为对苏-27的仿制问题很不愉快。
1995年时,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引进苏-27生产线,以及俄罗斯对中国转让相关技术授权的协议。
原本按照协议,中国需要生产200架苏-27战机。在中国有零部件无法生产的情况下,由俄罗斯提供相关零部件。
(沈飞战机生产车间)
自1998年开始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相关零部件,我国开始组装国产苏-27,也就是歼-11A战机。
之后从2000年到2002年,中国逐渐完成了歼-11A战机的国产化,除了战机的雷达和发动机外,歼-11A战机到此时基本使用了国产零部件。
歼-11A战机
不过到这时候中俄的分歧出现了,原本按照协议,中国需要生产200架苏-27,也就是歼-11A战机。
但到2003年时中国停产了歼-11A,此时歼-11A一共生产了105架。
并且我国在停产歼-11A后,就开始生产起了歼-11B型战机。这款歼-11B在保持了苏-27战机大框架的基础上,将其中以雷达为首的航电设备换了个遍。
歼-11B战机
也就是说,歼-11B是一款用了苏-27壳子,但其中的里子都是中国更先进的航电设备。
这件事甚至一度让俄罗斯暴怒,俄方认为中国这是单方面的撕毁了协议。
俄罗斯之所以对中国生产歼-11B生气,一方面是歼-11B采用了更多的中国零部件,对俄罗斯的依赖大幅度降低,这影响了俄罗斯的收入。
歼-11B战机
另一方面就是俄罗斯认为中国不尊重它的知识产权,且中国生产出歼-11B后如果往外卖,将严重影响俄罗斯侧卫系战机的销路。
毕竟歼-11B战机在苏-27的基础上,航电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。相较于原版苏-27战机,其价格没啥变化,但战斗力可是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但中国也有说法的。一方面是原版的苏-27实在是过于落后,尤其是其航电设备。
中国的苏-27
这使得在21世纪初,苏-27以及中国仿制的歼-11A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空军的需求了。中国空军要想发展,就得对歼-11A进行改进。
其次就是苏-27本身因为苏联的解体,知识产权本身就不清晰。加上当年这种国际军贸的条款明晰程度不够,俄罗斯也很难说中国没有遵守协议。
中国的苏-27
02俄罗斯为何又想通了?
不过经过中俄双方的谈判,俄罗斯之后还是对中国生产歼-11B的行为表示了理解,并同意了中国后续的相关行动。
歼-11B战机
对于俄罗斯方面的退让,当前的主流说法是中国当年答应了俄罗斯不对外出口具备苏-27技术的战机。
所以后来我国的歼-11B战机虽然生产了超过300架,但没有对外出口一架。而俄罗斯的苏-30以及苏-35战机依旧保持着较好的销量。
到了现在,我国歼-16战机更是被誉为“全球最强侧卫”,其综合战斗力远超俄罗斯的苏-30和苏-35,但中国依旧没有对外出售这款战机。
歼-16战机
除了中国保证不对外出口侧卫系战机外,另一大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和中国这边的市场有关。
虽然歼-11B战机将苏-27的航电换了一个遍,但这款战机依旧在使用一些俄罗斯生产的零部件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L-31F型发动机。
AL-31F型发动机
这使得中国虽然停产了歼-11A,开始生产歼-11B,但对俄罗斯来说依旧有利可图。
并且歼-11B显然不是中国空军发展的终点,中国空军需要更先进的战机,那么就有可能继续从俄罗斯那里买先进战机。
所以后续中国又从俄罗斯那买了苏-30和苏-35战机,让俄罗斯又赚了一笔。
中国的苏-30战机
此外我们上边提到的AL-31F型发动机,则因为中国航发技术发展比较慢,一直用到了2018年前后。我国的歼-10、歼-16,乃至是早期生产的歼-20战机,均使用了这款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。
后续一直到2018年前后我国涡扇-10B型航发开始大规模量产,我国才开始停用俄罗斯生产的AL-31F型航发,全面推进国产航发的使用。
涡扇-10型发动机
而中国用AL-31F型航发用了这么久,俄罗斯自然赚了不少,足以弥补中国没有生产足够的歼-11A的损失了。
03苏-27对中国的意义
对中国来说,引进苏-27的生产线不仅仅让中国获得了一款当时较为先进的战斗机,还大幅度加快了中国空军的发展。
苏-27虽然航电系统落后,但其机体外形设计是苏联几十年战机气动布局技术结晶。
苏-27是苏联几十年气动布局技术的结晶
所以苏-27战机极大的推进了中国在战机气动布局上的发展,后续我国服役的歼-16战机就是其成果的集大成者。
并且苏-27和歼-11系列的入役,填补了我国空军的一段空窗期。
我国后续的歼-16和歼-20战机虽然先进,但这两款战机都是2016年之后才服役的战机。在苏联解体到2016年这段时间,我国并没有足够先进的国产战机。
歼-16和歼-20都是2016年之后服役的战机
并且就算将歼-10战机算进去,歼-10A的服役也要到2004年了。从1991年到2004年,中国空军有13年的空窗期。如果这段时间不能从国外买足够多的战机,那中国就得面临战机不够用的情况了。
所以苏-27以及歼-11系列的服役,让中国空军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,能有性能过得去的战机撑场面。
解放军的苏-27机群
尤其是1994年的中美黄海对峙,以及1996年的台海危机期间,如果当时的解放军没有足够数量的苏-27战机,后果不堪设想。
信息来源:
【1】科普中国·《光明军事百科:歼-11》
【2】澎湃新闻·《66年发展进步个人炒股配资,歼20、运20等国产战机换装“中国心”》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举报/反馈钱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